生態環境部:限停產清單9月出爐,首次執行環保
今年8月初,生態環境部印發了《關于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?!兑庖姟穼︿撹F、焦化、鑄造、玻璃、石化等15個行業明確了績效分級指標以及差異化應急減排措施,原則上,被列為A級的企業在重污染期間不作為減排重點,并減少監督檢查頻次。這與以往限產政策相比,尚屬首次。
應急預案在每年的修訂中,都在不斷完善。
那么
《意見》完善了哪些內容?
A級企業是怎么評定出來的?
績效分級管控是否意味著A類企業拿到了“金字招牌”?
限產評級清單什么時候發布?
如何理解清單化管理避免“一刀切”的初衷?
日前,《中國環境報》《經濟觀察報》記者采訪了《意見》牽頭制定部門負責人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區域協調處處長張昊龍。
根據兩家媒體發布的文章,《中國冶金報》、中國鋼鐵新聞網小編對熱點問題梳理如下:
《意見》完善了哪些內容?
張昊龍:從2017年的《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和應急減排措施修訂工作方案》到2018年的《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工作的指導意見》再到不久前印發的《意見》, 以問題為導向,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,一直是應急減排工作的出發點。
從2013年就開始,我們的重污染天氣應對,起步確實較晚。之前限停產并未明確怎么做,連預警標準都沒有統一,一直到2017年、2018年,才探索出更精細化的方式,目前同行業內工業企業排放有很大差異,更有必要分類施策。
A級企業是怎么評定出來的?
張昊龍:企業評級流程十分嚴格。以鋼鐵行業為例,并不是某一個環節達到超低排放就能夠定為A級。從污染治理技術、無組織管控、監測監控水平以及運輸方式清潔化,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套標準,只有全流程都完全符合超低排放要求才能最終定級。滿足所有要求的企業數量不多,并且對所有A級企業的評級都會嚴格把關。
在《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》前言部分,對績效分級清楚寫明:按短板原則執行,在評級時,需滿足這一級別指標中規定的各項要求,有一項未滿足的,降級評定;當企業涉及跨行業、跨工序時,以所含行業或工序中績效評級較差為準,執行相應應急減排措施。
當然,我們設定標準,并不是說誰都做不到,而且給大家一個目標,鼓勵和倒逼大家向A級看齊,走高質量發展之路。也并不是說評C級的企業就不好,只不過相當于以前限停產措施。地方政府根據本地空氣質量改善情況制定相應配套政策,可再細化、更嚴格一些,采取相應差異化措施,但須在分級框架基礎上確定。